主持人:感谢您做客我们的“海外观澜”线上会客厅,请简单介绍一下您自己。牌慎 嘉宾 林飞:我叫林飞,海外是观澜广东预制菜产业北美发展中心理事长,目前生活在加拿大,加拿从事预制菜品牌推广工作,大林主要帮广东预制菜企业做市场调研、飞预品牌推广、制菜搭建销售渠道等。企业 主持人:能否谈谈您从何时开始接触预制菜?有人说它是“特殊时期”的产物,未来发展有限,您怎么看? 嘉宾 林飞:我是在两年前开始接触预制菜的,当时对它也有很多疑问,主要是消费者角度。但是随着对这个行业的了解越多,越觉得预制菜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好东西。在预制菜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广东模式、广东经验,功不可没。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的要求更高。更方便、更安全的食物,成了大家的追求目标。中餐的制作过程是非常繁复的,这几年“在家经济”的发展,使简易化的中餐成为家庭刚需。毕竟谁也不想睁开眼睛开始一整天都花在厨房里。从行业和产业的角度,食品研发技术的提升,速冻锁鲜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基础建设的完善,比如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世界领先的冷链运输技术和仓储物流体系,这些都使预制菜快速走向千家万户提供了最大的可能。 因为有了预制菜,食品价值半径才得到了更大延伸。南方的水果、北方的蔬菜,因为有了预制菜这种形式,有了更多融合创新的结合,实现了更大范围内的快速流通。因为有了预制菜,粮食安全才更有保障。比如一条鱼,自家吃可能只能利用百分之六十,但是做成预制菜,其食用率可以增加到百分之八九十甚至更高。 预制菜产业的本质是供应链管理。巨大的消费市场和供应链的成熟,是预制菜在国内得以迅速发展的基础。市场现在已经普遍达成共识,中国预制菜产业很快将发展到万亿规模。 广东预制菜亮屏加拿大 主持人:您去到加拿大后,帮助广东预制菜做落地推广,并提出观点,“加拿大有望成为广东预制菜出海的首选地”,何以得出这一结论? 嘉宾 林飞:我在广州生活工作将近20年,非常了解广东。在加拿大生活,我也非常留意这边消费者的饮食习惯和消费习惯,这两年,加拿大的消费者饱受“食品通胀”困扰,一位外卖平台的联合创始人曾经告诉我,他们平台的数据显示,一位留学生平均每天的外卖开支在50加币以上(相当于近300元人民币)。我做市场调研的时候,也听不少本地西人消费者抱怨,食物开支占家庭总开支的比例越来越高。我因此萌生了要把预制菜,尤其是广东的预制菜系统化地推到加拿大甚至北美的念头。 为什么是广东的预制菜?因为,虽然预制菜产业这两年在国内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几千亿,但广东毫无疑问是国内预制菜产业的龙头老大。我做市场推广的时候,很多渠道方都困惑,这个菜那个菜不是川菜、湖南菜、江浙菜吗?跟广东有什么关系?我说,这些都是广东的品牌企业研发出来的产品。广东人敢为天下先,有很强的创新精神,我跟很多预制菜企业打交道,发现他们的菜品研发、锁鲜技术、安全要求、品牌市场意识,都是非常领先的。品质好,是市场推广的第一步,甚至是决定性因素。我在这边做小龙虾推广的时候,一个本地餐饮行业的朋友,他把美国市场上能吃到的所有小龙虾都吃过了,包括餐厅做的,最好吃的还是我们合作的这个品牌。这个品牌就是广东出品的。 而加拿大这边,整个北美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消费市场。北美华人众多,中餐很受欢迎。在加拿大,尤其是多伦多、温哥华,华人占比很高,中餐馆众多,中餐水平也是北美金字塔尖水平。加拿大是一个高度多元化的国家,不同族裔的融合性很强,这一方面给预制菜的创新带来挑战,也带来更多的市场机遇,我们说,中餐预制菜不仅仅是瞄准华人市场,各类包点美食,也深受西人喜爱,怎么打入西人市场,是我们需要做更多功课的地方。 主持人:一个消费者关心的问题,最近一些网络评论称:预制菜是“毒”制菜,要抵制,多数声音来自孩子家长和餐饮从业人士,背后是对食品安全和添加剂的担忧。对此您有何看法? 嘉宾 林飞:关于这个问题,我想我有一定的发言权。在国内的时候,我曾经调研过一些预制菜企业的从业人员以及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据我了解的情况,对预制菜的这些刻板印象主要来自对预制菜生产环节和技术的了解的信息不对称。比如,大家印象中,预制菜保鲜需要添加大量添加剂,甚至防腐剂。但是头部企业的预制菜制作和运输,都是液氮速冻杀菌锁鲜,冷链运输要求全程零下18度运输保存,所使用的添加剂不会超出配料表,也都在监管范围。而且,我们叫预制菜的这种食物,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走过了六十年历程。走进欧美食品超市,除了一些蔬菜瓜果肉类,很多食品都是以预制的形式售卖。亚洲人常见的披萨、卷饼、炸鸡、炸肉饼、春卷、意面、炒饭、烧卖、饺子……比比皆是。微波炉或者烤箱加热可食用的速度食物,大大降低了人们花在做饭上的时间。可以说,食品的预制化,是社会发展到更高阶段的必然产物。 至于餐厅端,我看到一个数据说,国内70%的餐厅在使用预制菜。许多人觉得这是餐厅用预制菜加热就可以出餐,但我认为这是一个误解。实际上,这是一个粗放的数据,涉及到对“预制”程度的描述,如果配菜等半成品流程,可以在厨前统一处理,无疑效率更高,品控也更有保障,应该说更卫生、安全。加拿大是一个人力非常昂贵的地方,部分连锁餐饮会使用统一的中央厨房,这可以说也是预制菜的一种,但更多的中小餐厅没有能力引入中央厨房,如何利用预制菜,使用怎样的预制菜,如何研发出适合自己品牌和消费群体的预制菜,这才是餐厅经营者需要考虑的。而对于预制菜的生产研发来说,相比其他,更核心的问题,还是菜品研发上如何保鲜,如何保证口感。在今年年初于多伦多举办的广东预制菜推介会上,很多品尝过预制菜的加拿大人赞不绝口,认为跟饭店出品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国文化和中国味道,怎样才能原汁原味地进入更多国家市场?我觉得预制菜就是一个极佳载体。 主持人:您对广东预制菜出海企业有哪些建议?能为他们提供什么支持? 嘉宾 林飞:食物上沉淀了很多文化因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对食物要求各不相同。中国人爱吃的一些食物,很多老外是不吃的。比如动物的四肢、内脏、头,凤爪、鸭脖、鹅头,就不太可能被他们接受。还有一些食物的吃法,老外的习惯也不同,比如鱼,老外只吃处理过刺的鱼肉。老外的餐桌礼仪,也不能接受桌面上一片狼藉,到处是骨头。这里有很深刻的文化背景差异,如果不了解,就很容易走弯路甚至碰壁。了解了这些差异,我们才能针对性地开发出适合当地市场的产品,进而进行渠道建设。 物流可能也是不小的挑战,深度加工的预制菜往往保质期短。比如,在美国,亚马逊公司的物流管理非常严格,食品和饮料类商品必须采用分批控制方法,并且剩余保质期必须至少超过90天。运至亚马逊运营中心时,将在50天内过期的商品会被标记,并被亚马逊弃置,且亚马逊不会将要弃置的商品退还给卖家。因此,厂商需要稳定的渠道和产销体系,才能把风险降到最低。此外,还有ESG的挑战(也就是环境、社会、公司治理)。够不够环保、公司治理环境如何等,都会影响品牌的进入。 销售渠道上,现在国内不少品牌的预制菜出口都是OEM(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习惯称为贴标、贴牌生产或代加工)形式,也就是贴牌加工,从品牌和市场推广的长期发展来说,这是不利的。即使产品再好,卖得再好,品牌是别人的,渠道是别人的,定价权也是别人的。建立自有品牌的海外销售体系,是从长期来说,品牌出海的必经之路。 加拿大市场进入很难,但是一旦进入,将长期获益。加拿大人忠诚保守,他们经常选择一个品牌,就是一生一世。认准一家餐馆,甚至几代人都去吃。只要能得到他们的认可,可以说,只要以后不出现质量问题,就会得到一个稳定可靠的销路。 目前困扰很多出海企业的,最大一点是得到加拿大相关资质认定,流程长、要求严、时间慢。没有资质,就没有办法进入加拿大市场。这一点,我们可以帮助有意愿出海的企业做调研和规划,提供信息服务,让企业早日获取资质。同时,如何建立渠道也面临挑战,因为刚才说了,OEM的话,渠道就不可能是自己的,即使该品牌进入了Costco,大统华,国内代工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和挑战还是与日俱增的。不是每个品牌都有条件在海外建立自己的销售团队,在这一点上,北美中心也正在尝试帮国内客户搭建自有的销售体系,希望越来越多的加拿大人可以吃到美味而丰富的“中餐”便捷菜。 主持人:再次感谢林飞理事长今天从预制菜的定义、预制菜的食品安全和出口策略等方面为我们答疑解惑。希望本期栏目对屏幕前的您有所帮助。还有什么疑问或感兴趣的话题,欢迎在下方留言,我们下期再见! 嘉宾 林飞:朋友们再见! 【主持人】包睿 【来源】南方农村报 世农之窗 |